一、集装箱改变世界 《集装箱改变世界》——马克·莱文森的著作中文版于2007年11月同中国读者见面,这本书一上架就引起了轰动,被评为《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入围作品。协会应邀为该书撰写附录并由麦伯良理事长作序。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物流最先进的工具,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和创举将世界连在了一起,它不仅使国际贸易额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更使全球化遍及各个角落。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将世界各地的产品快速而经济的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中国已连续15年蝉联世界集装箱产销冠军
“集装箱”的英语名称是“Freight Container”,即容器,指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容积,适合于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装使用的货运容器(亦可简称“Cargo Container”、“货柜”、“货箱”),是运输包装货或无包装货的成组工具(容器)的总称,适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换装时箱内货物无需换装,是一种现代化的成组运输工具。 我国的集装箱工业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集装箱生产厂只有4家,年生产能力不足4万TEU。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集装箱生产厂已发展到58家,年生产能力约为580万TEU,占世界集装箱生产能力的96%以上,增长了145倍。从1993年至今,在业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的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已连续十五年蝉联世界第一。1993年至2007年我国的集装箱产量及国际市场占有率见表一。
表一 中国集装箱产量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 单位:万TEU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 际 100.6 109.7 134.3 124.5 140.6 151.8 155.3 193.0 125.0 164.7 238.0 276.0 中 国 25.0 39.5 68.1 65.5 96.6 103.0 114.4 160.5 102.0 136.0 220.0 256.1 占有率(%) 24.85 36.01 50.71 52.61 68.71 67.85 73.66 83.16 81.60 82.57 92.44 92.79
年 份 2005 2006 2007 国 际 248.0 295.0 392.0 中 国 232.0 279.4 374.6 占有率(%) 93.55 94.71 95.56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相当强的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集装箱生产线的能力,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0多项。企业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通过了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造箱用的材料和配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自给。有关标准化工作也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 104)的赞许。 我国集装箱企业的产品不断创新,生产的种类包括国际标准和非国际标准的普通货物集装箱、特种货物集装箱(保温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地区专用箱、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产品900多个规格品种,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通用及特殊货物的任何运输需求,质量获得广泛好评,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产品为全球市场提供陆路运输装备服务开拓了新的领域,为我国集装化的现代运输行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2007年“CIMC中集”牌集装箱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
三、迅速发展的中国集装箱制造业
1、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特点
(1)是综合性工业 集装箱制造是一门集机械、冶金、化工、木业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的成立,把集装箱生产企业、材料和配件生产企业、企业集团、科研机构组织起来,发挥出行业群体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存在于我国众多行业协会领域之中,为我国集装箱行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高层次的交流、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集装箱工业的迅速发展。 (2)集装箱产品全部出口,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生产企业多为合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的80多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等沿海地区,其中约90%为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地理位置的差异,企业性质的不同,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满足了国内外不同客户的需求。
2、国内集装箱生产市场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需求,我国生产的ISO(国际标准)集装箱及非ISO集装箱几乎全部出口。历年的出口情况随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详见表二。
表二 中 国 集 装 箱 出 口 统 计 单位:万只,亿美元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数 量 8.87 21.78 40.10 34.94 33.01 56.97 63.96 110.70 91.50 107.70 160.92 169.45 增长(%) — 145.55 84.11 -12.87 -5.52 72.58 12.27 73.08 -17.34 17.70 49.42 5.30 金 额 2.66 6.16 11.80 10.50 10.29 15.87 14.78 23.80 21.98 22.11 38.42 50.99 增长(%) — 131.58 91.56 -11.02 -2.00 54.23 -6.87 61.03 -7.65 0.59 73.77 32.27
年 份 2005 2006 2007 数 量 155.86 190.75 261.85 增长(%) -8.02 22.39 37.27 金 额 58.04 59.58 86.89 增长(%) 13.82 2.64 45.84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集装箱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和增加。从初期单一的一般货物集装箱,发展到现在,拥有各类特种货物集装箱(保温箱、罐式箱、干散货箱等)、地区专用箱和半挂车等约900多个规格、品种,能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不同需求。产品质量也获得世界各国客户的好评。
3、集装箱用钢材等配套件不断发展
集装箱工业的发展,带动并促进了材料和配件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集装箱用钢材、木地板、角件、油漆等生产企业近60多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集装箱用三大材料中除钢材国产化率为90%左右以外,油漆和木地板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角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有部分产品出口。
4、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情况分析
(1)集装箱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我国2007年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2007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年GDP增长11.5%;对外贸易增幅虽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际贸易排名世界第三,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外贸进出口的推动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2007年实现了1.127亿TEU,同比增长20.4%,是第一个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港口吞吐量超亿TEU的港口大国。 国际航运业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是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5个年份。2007年全球货运量增幅10.1%,保持良好上升趋势;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大幅增长,国际航运市场兴旺,船舶和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7年国际集装箱市场需求达到了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产销量达392万TEU,我国集装箱产销量为261.85万只(折合约374.6万TEU),金额86.8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37.3%,金额同比增长45.8%,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95%。其中,保温箱产销量124 646只,金额20.3亿美元。罐式集装箱产销量8474只,金额2.23亿美元,占世界50%以上。全年集装箱出口呈现出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的态势(见表三)。
表三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统计 单位:只、万美元 序 号 集装箱种类 2007年 2006年 数 量 同比增长(%) 金 额 同比增长(%) 数 量 金 额 1 20英尺集装箱 1 282 719 37.2 251 609 43.2 934 883 175 643 2 40英尺集装箱 1 072 786 36.9 435 600 49.8 783 858 291 196 3 45、48、53英尺集装箱 42 209 -2.0 25 258 4.8 43 083 24 097 4 其他集装箱 733 014 68.5 165 057 52.8 145 716 104 873 合 计 2 618 504 37.3 868 942 45.8 1 907 540 595809
(2)集装箱主要出口市场 2007年我国主要的集装箱市场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按照集装箱出口数量排序,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欧盟的出口是按照一个地区进行的统计)依次是欧盟、香港、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瑞士、新加坡、中国台湾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有关数据见表四。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数量的93.06%,金额占94.30%,是我国集装箱出口的主要市场。
表四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市场前10位排序 单位:只,万美元 排序 国家和 地 区 2007年 占集装箱出口 比例(%) 同比增长(%) 原排序 2006年 数 量 金 额 数 量 金 额 数 量 金 额 数 量 金 额 1 欧 盟 762 116 258 885 24.34 29.50 83.74 79.28 3 414 783 144 402 2 中国香港 680 498 194 012 21.74 22.11 34.27 39.73 2 506 823 138 845 3 美 国 617 084 180 971 19.71 20.62 19.26 26.47 1 517 436 143 098 4 日 本 354 467 52 916 11.32 6.03 12.53 63.11 4 315 011 32 442 5 韩 国 131 655 27 447 4.21 3.13 99.39 49.06 6 66 027 18 414 6 以色列 93 010 28 085 2.97 3.20 167.27 150.25 9 34 800 11 223 7 瑞 士 83 070 18 493 2.65 2.11 -18.18 -12.46 5 101 530 21 125 8 新加坡 77 391 33 174 2.47 3.78 195.52 178.70 10 26 188 11 903 9 中国台湾 67 997 22 176 2.17 2.53 16.57 5.54 7 58 331 21 012 10 英属维尔京群岛 46 250 11 362 1.48 1.29 -15.95 -3.78 8 55 025 11 808 合 计 2 913 538 827 523 93.06 94.30 39.01 49.30 2 095 954 554 272 其 他 217 190 50 001 6.94 5.70 112.22 11.89 100 914 44 688 总 计 3 130 728 877 524 100.00 100.00 42.52 46.51 2 196 768 598 960
注:1、表中欧盟一栏包括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塞浦路斯、奥地利、芬兰、爱尔兰、波兰、罗马尼亚、希腊等17个成员国。 2、表中的各项统计包含中间集装容器。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按数量统计)国别情况示意图
(3)推动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的国内三大经贸区域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经济、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外贸出口货物、集装箱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我国现有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据统计,2007年三地区的外贸总额达到1.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国外贸比重86.94%。有关数据见表五。
表五 三大经济区域外贸进出口及增长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全 国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区域 2006年 外贸总额 17 606.9 5 272.2 6 506.8 3 848.0 全国占比(%) 29.94 36.96 21.86 2007年 外贸总额 21738.3 6340.7 8093.1 4464.4 全国占比(%) 29.17 37.23 20.54 同比增长(%) 23.5 20.03 24.38 16.02
外贸的增长推动了航运市场以及集装箱市场需求。根据交通部的统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10位的港口中,华东地区的上海港为2 615万TEU,宁波-舟山港936万TEU,两港合计3 551万TEU,同比增长23.4%,排第一位;南方地区的深圳港为2 110万TEU,广州港920万TEU,厦门港463万TEU,三港合计2 493万TEU,同比增长20.0%,排第二位;北方地区的青岛港946万TEU,天津港710万TEU,大连港381万TEU,三港合计2 037TEU,同比增长26.1%,排第三位。华东地区两港口总吞吐量增量显著,超过南方地区跃居首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值3个百分点;南方地区集装箱吞吐量虽有不俗的增长,但增幅低于华东和北方,且低于全国港口的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北方地区三大港口的增幅明显高于其他两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5.7个百分点。
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亿TEU的国家
集装箱运输是人类社会运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单件杂货成组地装入集装箱,在全过程不间断的运输过程中,经由水陆空等不同方式联运,将货物从发货方直接运送到收货方手中,可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货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货主的要求,其在现代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全球海上、陆路及航空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得到广泛应用。 2007年12月4日将作为我国港口和航运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这一天,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了一亿标箱,充分展示了我国港航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纵观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史,从起步到100万标箱用了16年,从100万标箱到1 000万标箱用了9年,从1 000万标箱到5 000万标箱用了6年,而从5 000万标箱到1亿标箱仅用了3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不断加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快速发展是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虽晚于世界近20年,却以世界上少有的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五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上海、深圳等六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进入世界前10位,港口集装箱化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集装箱运输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高效、便捷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外贸运输的“绿色通道”,有力地支撑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港口和航运实现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海运回顾》报告显示,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中我国大陆港口占了6个,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57%,充分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航运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亿TEU的国家,全球贸易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今,国际运输已成为维持现代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组件,海上集装箱运输业也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经济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日益增多的贸易往来,维系着日益发展中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据有关机构估计,目前全球贸易90%的货物量是通过集装箱船进行运输的。集装箱航运将全世界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世界贸易繁荣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贸易”,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甚至是“没有贸易就没有繁荣”。 我国港航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全球航运业的发展。中国现已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化出口国,占据了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据统计,中国箱量在太平洋航线上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上升到当前的50%以上。 如今,环境问题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集装箱运输在环保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海上集装箱运输是目前最为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在消耗相同燃料的条件下,集装箱运输运送的货物比火车运输多3倍,比卡车运输多10倍,比飞机运输多100倍。毫无疑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集装箱航运是当今最为环保的运输方式。 受对外贸易强劲驱动及内需不断扩大影响,200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2亿标箱,比上年增长20.4%。超过百万TEU的港口增加到今年16个,分别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连云港、苏州港、中山港、烟台港、福州港、营口港、太仓港和南京港。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4%,占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23%,首次超过香港跃居全球第二。 2007年港口集装箱运输生产主要特点,一是今年港口集装箱虽然仍在高位较快增长,但增速已放缓,增速同比回落了1.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低增幅;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国家出台限制部分商品出口政策,导致外贸集装箱出口增速下降。二是随着世界船队的大型化,集装箱箱源不断向干线枢纽港集中,上海、青岛、宁波、广州、天津等港口增幅均超过20%以上,主要港口占总量的比重还在上升。今年16个百万TEU港口占总量的91%,集中度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 我国排名前8位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见下表。 2007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按月统计表 单位:万标箱 港 口 名 称 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宁 波舟 山 厦门 深圳 广州 全 国 总 计
1月 当 月 25.60 55.49 76.28 205.00 69.39 37.73 156.27 68.27 849.29 累 计 25.60 55.49 76.28 205.00 69.39 37.73 156.27 68.27 849.29 同比% 111.1 129.8 130.0 125.8 137.0 111.7 104.3 146.1 122.6
2月 当 月 26.60 44.98 64.99 180.00 68.33 31.26 139.44 60.90 763.35 累 计 52.18 100.47 141.27 384.70 137.88 69.07 272.96 134.21 1604.78 同比% 127.8 133.1 126.7 133.3 150.8 122.4 107.3 150.2 130.2
3月 当 月 25.30 56.06 78.36 202.50 70.88 34.90 119.68 64.96 803.57 累 计 77.50 156.53 219.65 588.24 208.43 103.97 426.29 198.95 2434.90 同比% 118.3 127.6 126.5 128.0 144.0 116.9 108.2 136.8 124.4
4月 当 月 31.90 58.20 79.82 220.00 75.48 37.44 164.20 72.50 914.21 累 计 109.44 214.73 299.47 808.56 284.02 141.47 589.33 278.87 3366.54 同比% 120.0 123.8 126.9 126.9 139.5 116.3 109.4 138.5 124.3
5月 当 月 29.5 59.30 78.99 220.00 80.29 37.14 160.83 72.09 912.00 累 计 138.91 274.04 378.46 1028.70 365.40 178.63 751.48 357.14 4296.12 同比% 118.0 121.6 126.5 125.5 139.5 117.2 109.7 141.1 124.2
6月 当 月 34.90 61.65 83.29 222.00 81.40 41.02 170.37 73.09 949.21 累 计 173.86 335.71 461.76 1251.49 447.00 219.68 918.23 437.23 5253.49 同比% 119.2 120.6 127.5 124.1 138.6 118.4 110.0 142.6 124.1
7月 当 月 31.30 61.07 78.70 227.00 78.83 38.69 167.44 77.09 943.87 累 计 205.20 396.78 540.46 1479.13 525.86 258.49 1092.38 516.26 6209.00 同比% 116.7 120.3 126.4 123.2 137.1 117.8 109.6 142.9 123.6
8月 当 月 34.00 62.80 79.23 230.00 85.66 39.05 189.60 78.71 980.31 累 计 239.18 459.58 619.69 1709.18 611.73 297.56 1289.22 597.45 7197.06 同比% 117.0 120.6 125.3 122.4 136.2 116.7 110.5 142.2 123.1
9月 当 月 34.10 62.90 81.18 225.00 85.76 41.21 204.26 81.64 1008.16 累 计 273.17 522.49 700.87 1934.74 697.53 338.79 1493.72 680.88 8221.36 同比% 116.7 120.4 124.3 121.2 134.8 116.9 111.1 141.5 122.7
10月 当 月 34.10 62.08 83.02 225.00 82.52 37.94 189.62 79.98 985.90 累 计 307.24 584.68 783.88 2159.87 780.10 376.78 1690.91 762.13 9209.69 同比% 116.5 120.3 123.7 120.8 133.7 117.1 111.3 140.0 122.3
11月 当 月 39.70 63.80 80.65 225.00 79.13 41.01 189.46 78.45 989.29 累 计 346.92 648.48 864.54 2385.28 859.52 419.81 1880.54 838.77 10196.92 同比% 118.4 120.3 122.8 120.5 132.1 115.4 111.7 137.8 121.7
12月 当 月 34.38 61.81 81.66 229.72 76.48 42.90 229.37 81.23 1020 累 计 381.30 710.29 946.20 2615.2 936.00 462.70 2109.91 920.00 1.127亿 同比% 118.7 119.4 122.9 120.5 132.4 115.3 114.2 139.4 120.4 全 年 合 计 381.30 710.29 946.20 2615.2 936.00 462.70 2109.91 920.00 1.127亿
注:1、全国总计包括全国海运港口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总数量。 2、1~11月份的数据来源摘自交通部统计月报,12月份和全年数据摘自交通部网站和有关专业期刊。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处 )
|